透水混凝土路面这样“呼吸”
硬化路面的“伤”,我们都懂!城市化大高速发展,使得建筑物密度和硬化道路的不断增加,令城市钢筋混凝土等不透水材料制成路面在降雨时积聚出更多的地表径流。早期城市建设统筹规划不足、雨水排水管网标准偏低、湖泊绿地等自然蓄水体被占用等原因,城市内涝问题日趋严重。
而透水混凝土路面会“呼吸”、有吸收热量和浸透雨水的功能。同时透水混凝土路面是在满足了机动车承载性的基础上,也通过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涵养水,满足了生态性的需求。因此推广透水地坪人行道,更符合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在城市建设的同时兼顾生态保护。透水地坪让雨水通过路面的空隙渗入底层,通过排水管道流入下水道或者渗入土层涵养。
在汛期来临时,会呼吸的透水混凝土路面可以大大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大大缩短地面雨水排除的时间,减少路面积水。
道路、建筑地块等‘海绵’设施建设,属于源头调蓄,有助于缓解市政排水管网的压力,同时还要加强市政排水管网和城市中央雨洪系统建设,“源头调蓄、排水管网和中央雨洪三大系统相互协调,才是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治本之策。
市政道路是雨水径流的重要来源与排泄渠道,那么建筑地块则是雨水分流与回用的重点,小区下沉式绿地率达30%—40%,透水铺装率大于10%,可实现地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0%—85%。
海绵城市道路建设不仅能缓解城市内涝、减轻热岛效应,还能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给城市带来综合的生态环境效益。
透水混凝土材料组成:水+水泥+石子+透水混凝土胶结剂